学术研究
我院历史所承接的“湖里对台交流历史”课题结题会成功举行
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150

10月27日,“湖里对台交流历史”课题结题评审会议于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1011会议室召开,由厦门市湖里区委办副主任许铭松担任会议主持人。

本课题为“岛内大提升”湖里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重点课题,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承接完成,课题负责人为陈思副教授。湖里区政府高度重视该课题结题工作,组成了由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馆长杨彦杰,厦门市台港澳与特区经济研究促进会秘书长刘棉星,区人大科教文卫侨委委员、区政协特邀研究员黄国富等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由杨彦杰研究员担任组长。湖里区委办副主任、区直机关党工委常务副书记杨鹏飞,区委办社会治理科科长罗剑,湖里区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三级调研员赖利萍、区委台港澳办科员廖小荣等领导干部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的课题组成员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陈思、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3级博士生胡鸿等。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文也列席了会议。

课题负责人陈思围绕选题意义与价值、主要研究目标、专题研究介绍、研究线索与思路等展开课题汇报。为积极响应时代和党中央的要求期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该课题以历史结合现实,明确湖里从事对台交流的传统优势与特色,寻找其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研究湖里对台交流史的意义价值。该课题有利于发掘湖里的珍贵历史记忆,弘扬湖里的优良文化传统;进一步打造湖里区对台交流品牌,推动湖里区乃至厦门对台关系的提升;有助于与思明、海沧等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该课题主要关注湖里对台交流活动的历史发展演变,分析其总体脉络与各个时期的特点;并抓住湖里历史上与台湾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物、群体和地点,作专题研究,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湖里对台交流故事。其中,专题研究包含涉台宗族姓氏研究、土地公信仰、五通(包括古五通渡与今五通码头)、两岸对峙时期前线战地文化、对台经贸交流与湖里区发展。

课题的研究视角新颖,采取了从闽台交流看湖里的地位作用、从人物群体讲湖里的对台故事、从对台关系看湖里的建设发展的研究思路。陈思汇报时指出,从闽台交往的角度看,位于湖里的五通渡口在闽台往来历史中长期处于特殊地位,这意味着湖里在实际上承担着连接福建与台湾的重要角色。而湖里与台湾的宗亲关系,同样是整个闽台宗亲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课题还梳理了在湖里对台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物故事,如陈胜元家族与台湾及台湾名门板桥林家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陈家过继给板桥林家的陈石子即赫赫有名的林尔嘉。林尔嘉内渡厦门后,为故乡的近代化事业作出卓越贡献,谱写出厦台往来交流的佳话。

课题重点关注对台关系中湖里的建设发展。认为湖里的建设发展与其对台关系的变化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之前,两岸局势长期紧张,湖里作为战地前线,其建设发展也围绕作战需求进行。随着改革开放与《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1980年中央决定在湖里设置经济特区,湖里因此成为厦门特区的发祥地,最先得到建设与开发。21世纪以来,随着两岸大小“三通”的实现,湖里区更进一步将经济建设与对台交流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随后的评审环节中,专家组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作出了高度评价,表示课题研究报告对湖里对台历史作了详实而完整的梳理,历史脉络清晰、细致,展现出湖里区对台方面存在的优势与特长,为湖里对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罗剑、杨飞鹏、黄国富、杨彦杰、刘棉星等参会领导干部和专家还对报告内容提出了细致的补充修改意见,包括制作湖里对台历史大事记,核对与更新相关数据和表述、补充更多史实、增加“活化史料”、立足现实的建言献策以及完善结语等。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已完成委托合同约定的全部任务,达到结题要求,同意结题验收。

(文图:胡鸿; 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陈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