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厦门大学唐永红教授力捧两岸茶文化季活动:福建与台湾两岸茶产业可以进行很好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424

作为组织过两岸茶产业交流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深有感触!

他认为福建与台湾两岸茶产业可以进行很好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饮用等各个环节,以及技术与品牌等各方面进行对接合作,而且还可以从茶文化上进行交流融合,这将有助于两岸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两岸茶产业的竞争力。

作为“茶叶”这个载体,不仅仅看中它的经济利益,更是要通过它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形成共同体,为两岸统一创造条件。

事实上,茶叶是个非常好的“媒体”。台湾的茶叶是从福建移植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两岸有着深厚的渊源。

从两岸斗茶本身来说,可以促进两岸的交流,但毕竟是企业间甚至两岸间的竞争关系。唐教授认为,两岸茶产业界宜形成利益共同体,比如成立合资公司,进而改变之前的竞争关系,改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打拼。“在共同打拼、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而利于形成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观念,有助于增进国家认同与统一意愿”。

为此,他建议两岸在茶产业上可以更加深入的融合发展。比如,两岸共同制定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卫生标准、评审标准等,甚至共同打造品牌,以有助于两岸茶界的深度合作发展。

唐永红教授总结到,当前两岸茶产业发展各自面临瓶颈约束(台湾方面面临种植土地与劳力瓶颈、销售通路瓶颈;大陆方面面临种植技术瓶颈、产品声誉瓶颈;两岸共同面临国际市场开拓瓶颈),因此,两岸茶产业应合作发展,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附加价值,突破发展瓶颈,做大做强华茶产业,弘扬华茶文化。

而事实上,唐永红教授指出,两岸都具有推动茶产业对接合作的动力与基础:两岸具有丰富的生产要素(资金、劳力、土地、技术)、庞大的内需市场、共同的中华文化,可以支撑规模化发展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支撑差异化发展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可以支撑品牌化发展以提升附加价值,可以支撑标准化发展以建构声誉与话语权;两岸茶产业可以从种植、加工、销售、标准(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卫生标准、服务标准、进出口检疫经营标准的共建、互认、培训)、品牌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为此,两岸当局应相互开放(产业投资、产品市场、技术转移)以为合作提供前提条件,应进行合作组织建设(搭建两岸产官学界共同参与的专家委员会、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为合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可以通过业界与官方共同投入以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性支出和引导性支出)。

事实上,唐教授之所以有着如此独到的见解,缘于他亲自参加两岸茶产业的合作发展事业当中来。2013年-2017年,他协同有关单位召集两岸茶业界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海峡两岸举行了多次的座谈会。

例如其中的一次研讨会,他邀请了两岸的官员、学者、茶业界实力茶企等共同参与。大陆人士方面,邀请了原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巡视员范鑫、原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尤志明、原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原厦门检验检疫局食品处科长黄曦、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林华东教授、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杰。台湾人士方面,邀请了南投县名间乡农会前总干事、台湾茶学协会教育委员长、金萱红茶创始人蓝芳仁、原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理事庄瑞麟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联谊会会长、鸿鼎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天福茶业的董事长李瑞河、大王茶叶公司顾问张如焱、善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春枝介等。

原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8475549366010403/?share_token=09a9a3f2-520e-41d4-873c-afd9aad9892e&category_name=creation_center&gd_ext_json=%7B"enter_from"%3A"click_creation_center"%2C"category_name"%3A"creation_center"%7D&enter_from=click_creation_center&wid=1650454142999

(编辑:邹传鑫  审核:廖芸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