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引导
【中评社】中评深度:郑剑谈台海局势现状
时间:2021-12-01 浏览次数:9826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海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郑剑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近期台海局势相关热点话题分享个人看法。

  郑剑认为,当前两岸关系用“兵凶战危”四个字来形容的确是比较恰如其分的。造成当前台海局势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岛内民进党搞“台独”分裂;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去进行战略竞争。美国在战略竞争的大框架下看待和处理台湾问题,把台湾地区作为中国大陆的“麻烦制造者”,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政治上推动价值观联盟战略、外交上孤立中国大陆、战略上围堵中国大陆。民进党当局从挟美谋“独”、搞“一党独大”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把美国发起的战略竞争视为推动“台独”的“机会之窗“;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强而未强阶段的当下,看成推动“台独“的“最后的时间窗口”。中国大陆则是在民族复兴的大框架下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在这个大框架下,和平稳定、融合发展是最佳选择。因此,三方在思考处理台湾问题上并不在一个频道,矛盾冲突就随之出现了。

  郑剑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的涉台论述表明,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不变;大陆方面会更加积极主动、有力贯彻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逐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和方略;大陆会以高度的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节奏和步骤,推进相关部署,不因“反独”、“台独”和美国的干扰破坏而自乱阵脚。

  他认为,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有着既定的方略和步骤。大陆现在是在按照自己的步骤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不会因一时一地一事的干扰所动摇。大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逐步解决台湾问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作为主导一方去处理台湾问题。

  谈及11月16日中美元首视频会晤,郑剑指出,中美元首会谈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一定限度的共识,有利于维持台海和平稳定,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还是要继续的。

  对于国民党未来的发展,郑剑表示,国民党所面临的困境历来都是路线问题。国民党在历史上总是会在不同阶段犯一个历史性错误,即其不能站在当时的道义制高点上去确定自己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追求。当前的道义制高点就是“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执政六年多以来,把两岸关系搞得如此之坏,如果国民党能够挺身而出,作为一个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正义力量去发挥更大作用,岂不是会前途光明?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谈到两岸关系时总是用到“兵凶战危”这样的词汇,认为“当前两岸关系是40年来最严峻的时刻”。此外,解放军军机绕台也变得常态化。您如何看待当前两岸关系的现状?

  郑剑:现在的两岸关系用“兵凶战危”四个字来形容的确是比较恰如其分的。两岸之间的紧张态势不仅台湾和大陆感觉到了,国际上也有所感知。也因之,《经济学人》杂志将台湾视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台海局势的严峻复杂是现实情况,我倒不同意一些人所谓“有人故意在炒作台海战争话题”的说法

  两岸之间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兵凶战危”。自李登辉在台湾地区执政以来,“台独”分裂势力逐步坐大,两岸关系随之波云诡谲,缓和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海军事安全风险重新上升。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导致新的台海军事危机,中国大陆、美国及台湾地区的军事力量重新进入实质对峙状态;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再次导致台海军事危机,解放军战机突破所谓“海峡中线”。2000年5月陈水扁上台执政,台海进入高危期,战争一度一触即发,以致美国亦不得不出手压制“台独”。但是,其间两岸之间终究没有发生战端,军事对峙态势有惊无险,这既是大陆方面审时度势、坚持和平统一政策的结果,也是台湾岛内及国际社会各种环境条件对“台独”的约束所致。

  当前形势下,两岸的“兵凶战危”同上述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两岸经历的“兵凶战危”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独”更加坚决。如果说李登辉受内外条件制约较大、陈水扁有一定投机性的话,那么蔡英文团队更趋理念性“台独”。蔡英文当局在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的险峻环境中,不是认为“谋独”导致灭顶之灾或“被弃”的风险更大了,而是认为出现了“台独战略机遇期”“最后的机会之窗”,企图借力使力,推进分裂进程,能推多远就推多远,幻想在美国支持下实现一定名义或形式的“独立”。即便失败,将来顶多移民美国。这就意味着在蔡英文时期,两岸战略摊牌有一定现实可能性,至少比李登辉、陈水扁时期要高得多,而摊牌就意味着用兵。

  第二,台湾社会“绿化”更加严重。无论李登辉还是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的反“独”力量都比较强劲,维持现状、中国人认同、“九二共识”的社会基础都比较雄厚,蓝营对绿营和“台独”有足够制衡能力。但到马英九执政后期特别是“太阳花学运”以来,台湾社会加速“绿化”。民进党再次执政后,台湾社会的国家民族认同、两岸关系立场、对大陆政治和社会的认知,急速向不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蜕变,“台独”某种程度上也已成为台湾社会的“政治正确”。

   特别是以往长期低迷的愿意为“台独”而战的民意,出现明显上升,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台湾社会民粹化本已十分严重,民粹推动政治走向极化,两岸关系极端主张受到激发和激励,进而对台湾社会形成新的误导,如此恶性循环不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台湾社会“绿化”程度的最新检验。从以往两岸关系历史看,天灾往往是改善两岸关系、增进两岸感情、降低两岸紧张的有利契机,但新冠肺炎疫情中,民进党当局逆势操作、“以疫谋独”、挟洋自重,导致两岸关系不仅没有因之而回暖,反而雪上加霜,给人以严寒、严冬、极寒之感,两岸之间因之而累积愤怒、累积民粹、累积提前摊牌的能量。政客策动极端主张牟利,被误导的民意推动政客走向更加极端,往往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历史逻辑,极端事件则往往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冠肺炎疫情中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其心可诛!

  第三,美国对“台独”政策更加宽松。“台独”意味着战争,“分裂”没有和平。在对华战略竞争大框架下,美国对“台独”的政策由以往的限制、压制,蜕变为怂恿可控制的“台独”。早在小布什执政时期,时任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鹰派”即主张刺激“台独”让两岸打一仗,把中国大陆打回“石器时代”。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战略竞争后,强力打“台湾牌”,挑战中美关系基本原则。拜登政府声称,中美该合作的领域合作,该竞争的领域竞争,台湾问题显然被其划入竞争领域,其打“台湾牌”的烈度比之特朗普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8月31日,拜登在阿富汗撤军声明中声称,从阿富汗撤军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和俄罗斯。这既是其仓促撤军的辩解之词,也是其必然要走的路。下一步,拜登政府对“台独”的利用会更加放手,竭力把台湾重新打造成中国大陆的“麻烦制造者”,包括进一步升级政治关系、整合国际支持、提供军事奥援、强化经济合作等,从而更密集地向民进党当局发出错误信号,激励“台独”盲动冒进。美国政府和军方高层虽也声称避免中美战争与冲突,但其对华备战一刻也没有停止。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泥淖脱身的美军,将调往西太平洋方向,加强对华军事压力,此举势必进一步恶化西太平洋方向安全环境。

  在中美建交前,中美之间也有军事对峙甚至战争冲突,但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美军主要作战对象是苏联、华约集团军队。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中美两军重新出现军事对峙,但美国对避免双方军事冲突有明确而坚定的政策。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美国军事战略重点已转向亚洲,美军主要作战对象瞄准中国大陆军队和俄罗斯军队,且更强调前者的根本性。这对民进党当局不能不是一种战略刺激和误导。

  第四,两岸军事对峙更加逼近实战。两岸军事对峙是大陆方面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重要议题,认为“台湾海峡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紧张”,呼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双方军事对峙逐步缓解。虽然两岸没有结束敌对状态,但台海和平局面得以实质形成。不过,威胁和平的“定时炸弹”也没有排除,“台独”分裂势力时常对台海和平大局形成威胁和冲击,先后出现前述数次严重危机。而蔡英文顽固谋“独”所导致的台海危机,比陈水扁时期的高危期还要严重、更具变数,可谓带有临战色彩的危机。

   如果说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美国也有对华备战部署和行动的话,其象征性可能更大于实质性、政治意义多大于军事意义。但是,目前美军对华备战部署和行动无论从样式、规模,还是企图和过程等层面看,都更具实质性和军事意义,实战色彩浓厚。而大陆方面当然不能放松警惕,已持续地向“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发出“枕戈待旦,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烈信号。

  第五,国际环境影响更加复杂多变。以往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出于稳定对华关系的需要,在维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问题上态度比较一致,少有动摇。但在美国发起对华战略竞争、大尺度打“台湾牌”条件下,美国在台湾问题的战略定位、台海局势松紧程度、策动利用台湾问题的尺度手段把握上,出现了新的变化。概言之,一个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未必符合美国对华战略竞争需要,保持台海一定热度更有利于调动、牵制中国大陆。

  尽管美国与其盟友多次声称维持台海和平稳定,但这种表态更多地是在其污蔑中国大陆“破坏两岸现状”、“制造台海不稳定”的话语体系中作为攻击的标的和“例证”来阐释的,未必是其政策的实质面。换言之,我们不能再以“维稳”的思维判断美国的台海安全政策。美国的盟友伙伴在台湾问题上既不愿意选边站,又不得不一定程度追随美国起舞,其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配合的力度也在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8月底美国狼狈撤出阿富汗,国家信誉严重受损,势必进一步加大对华围堵力度,而台海方向可能是美国的重中之重。美国在岛内有“同盟军”,在国际上支持者,可以牵动的国际因素复杂,更便于操纵利用。

  中评社:您认为,造成两岸关系出现如今局面的原因何在?

  郑剑:台湾当局、美国反华势力甚至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将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如此局面的原因归结为大陆,声称是“大陆改变现状”。这纯属昧于事实。我认为,造成当前台海局势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岛内民进党搞“台独”分裂;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去进行战略竞争。

  其实只要我们算一下“账”就会清楚究竟是谁造成今日台海局势之紧张的。大陆这边新一代领导集体是于2012年11月8日接班,那时台湾当局尚是国民党执政。在2015年11月,两岸还实现了历史性的领导人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也是194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意义非比寻常。而在2016年5月份民进党上台执政以后,两岸关系逐步恶化。大陆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十八大政治报告、十九大政治报告、建党百年的涉台讲话、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涉台讲话中都重申了大陆对台基本政策不变。因此,究竟是谁在改变现状,再清楚不过。

   美国过去是在对华接触政策的大框架下去处理台湾问题。到了本世纪初,美国已经开始“以中国为敌”并进一步调整其台海政策。“9·11”时间后,其台海政策又开始大幅度回调,这样的政策一直延续至奥巴马时期。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已经有了再次调整对华政策的迹象,从当时出现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可见一斑,但是这种对华政策的调整并不像后来的特朗普时期那样赤裸裸。从特朗普时期直到拜登时期,确立了中美关系的新框架——战略竞争。在这个框架之下,美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等一系列领域给民进党的“台独”政策推了一把力。特朗普时期出现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很多人认为,到了拜登时期美国的台海政策会缓和。然而实际上,在台湾问题上当今的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拜登政府将中美关系分为三块,认为中美关系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竞争的,一部分是可以合作的,一部分是要对抗的。我认为,美国将台湾问题放在对抗的领域,虽然它表面上并不会这样说。

  美国在战略竞争的大框架下看待和处理台湾问题,把台湾地区作为中国大陆的“麻烦制造者”,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政治上推动价值观联盟战略、外交上孤立中国大陆、战略上围堵中国大陆。民进党当局从挟美谋“独”、搞“一党独大”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把美国发起的战略竞争视为推动“台独”的“机会之窗“;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强而未强阶段的当下,看成推动“台独“的“最后的时间窗口”。中国大陆则是在民族复兴的大框架下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在这个大框架下,和平稳定、融合发展是最佳选择。因此,三方在思考处理台湾问题上并不在一个频道,矛盾冲突就随之出现了。

  现在台海局势的风险很大,不仅大陆方面和台湾当局失去互信,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也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互信。对于台湾当局和美国所作所为的底线,我们很难做出一个自信的判断。过去常说的“美国对台政策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这个判断已经不适用于今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台独分裂势力”和美国都想把两岸能推多远是多远,这是我们必须予以警惕的。

  中评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对此,可以作何理解?

  郑剑:台湾问题是近代以来产生的,共产党人一直在孜孜以求地解决台湾问题。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于建党百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中,一定会谈到台湾问题。

  首先,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对于台湾问题的论述体现了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不变。

  大陆对台大政方针向来是一贯的、连续的,但是在当前两岸兵凶战危的背景下,这段涉台论述就呈现出特别的意涵。众所周知,现在社会各界有各种关于“两岸战争”的猜测。但是十八大政治报告、十九大政治报告、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涉台讲话、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涉台讲话以及此次十九届六中全会涉台论述都一直在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本意来说,这是一种长期政策、一种最好追求、一种最佳路径,这是被写入党纲的,具有恒定性。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争取台湾民心;二是大陆的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而两岸亦可以通过大陆的开放加深了解、加深认同、化解分歧、解决问题;三是要顺应当时的国际形势、争取国际支持。

   上述三大背景条件在今天依然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当前,中国处于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正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并在其中加深两岸之间的理解;从国际上看,除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外,不管一些国家心中作何想法,至少在公开的政策主张上,依然支持台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整个大环境并未发生变化,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就不会停止。

  现在有一种议论,认为“台湾民心渐行渐远”、“岛内绿化严重”,所以“争取民心工作意义不大”。这种“无用论”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客观的。要知道,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辩证法,民众此时的想法不一定等于彼时的想法。从陈水扁刚上台到2008年,台湾民众的想法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到2016年蔡英文上台,台湾民众想法又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台湾民意又出现转圜,不然如何看待民进党的困境?历来是“形势逼人强”,大家设想一下,再过若干年,当中国大陆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候、当中国大陆更多省份在经济总量和生活质量上都超过台湾的时候、当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关系实现了一种再平衡的时候,台湾民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不要太悲观论。中华民族在推进伟大复兴进程中要弘扬忧患论,但不能把悲观论当成忧患意识,不能让悲观论占了上风,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如此。退一万步讲——将来真的不幸“武力解决”,那么此前争取民心的工作,维护了战略机遇期的稳定,有利于在岛内维持一种健康理性的力量,有助于减少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时刻的岛内障碍,也更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治久安。

  其次,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的涉台部分体现了大陆方面会更加积极主动、有力贯彻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逐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和方略。

  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逐步解决台湾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口号或是政治宣示,这是一种政治方略、一种战略部署、一个长期政策、一张国家统一的蓝图。在这个蓝图之下,今后大陆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乃至战略和安全方面都会有所作为,会更加积极主动去推进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去化解“台独”,最终实现祖国统一。谈到这,自然会触及一个问题,“统一到底有无时间表?”我认为,这就是时间表,大陆是在民族复兴的大框架下去处理台湾问题的。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统一是可以遇见的”,2050年前后大概是最晚的时间点。但在此前,提前解决也是有可能的。这里也有辩证法,关键看台湾愿意在中华民族复兴中担任什么角色?这是台湾当局的战略问题,也是全民的必答题。这个问题也攸关“时间表“这个问题。

  从对台政策上来看,当前“反独”和“促统”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要在“反独”中“促统”、在“促统”中“反独”。从这个意义上看,“反独”是在促统的框架下进行的,“反独”的力度必然会比过去大得多,手段会更具实质性,步骤会更有战略性、计划性。“台独”有多猖狂、“反独”的力度就有多大、统一就会有多快。如果这期间“台独”分子铤而走险去冲撞大陆的底线,那么大陆的军事反制力度会更大,可能会导致某种“终极性结果”。因此,如果不化解“台独”就很难保证和平统一。

  第三,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涉台论述说明,大陆会以高度的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节奏和步骤,推进相关部署,不因“反独”、“台独”和美国的干扰破坏而自乱阵脚。大陆应该不会不太过于受到“台独”和美国的刺激挑动、以至于在某些方面或许会变得“急不可耐”,这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讲的一定要避免“怒而兴师,愠而致战”。但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也不会放任“台独”和外部干预势力随意兴风作浪。大陆方面会沿着既定的方略和部署,稳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近些年来,我们总讲“战略定力”四个字,也是这个意思。

   中评社:日前,大陆方面宣布依法惩戒苏贞昌等“台独”顽固分子。岛内有声音称“对岸的法律和台湾无关”、也有人质疑“这份名单是否能的能起到警示作用”。对于上述这些说法,您如何看?

  郑剑:现在有一种认识,认为“只有把‘台独’顽固分子抓起来、关在监狱里才算惩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和狭隘的。

  日前,国台办宣布,对公然挑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我们绝不容忍,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也是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应有举措。凡是胆敢以身试法者,必将依法受到惩戒。包括禁止“台独”顽固分子本人及家属进入大陆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机构与大陆有关组织、个人进行合作,绝不允许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谋利, 以及其它必要的惩戒措施。同时,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终身有效。

  首先,我讲过,“统一是可遇见的”,现在距离第二个“百年”已经不到三十年了。大陆对这些“台独”顽固分子依法追责、终身有效,所谓“终身追责”就是不受一些法律所谓“追诉期”的追责,也就是说“台独”顽固分子犯下的罪是洗不掉的。许多“台独”顽固分子是可以等到那天的,他们必会受到审判。

  其次,“台独”顽固分子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令其子孙蒙羞。

  第三,现在大陆宣布的一些措施中,有一些立刻就能生效。比如,禁止“台独”顽固分子本人及家属进入大陆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机构与大陆有关组织、个人进行合作,绝不允许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谋利。那些过去一贯支持赞助甚至甘愿当“台独”分子金主的一些人现在会如何处理他与这些“台独”分子的关系,会否做一个新的思考?一些“台独”顽固分子是职业化的政客,“台独”是其谋生的手段。离开了其金主的支持,他们是否还能猖獗?

  第四,现在世界联系如此紧密,“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关联势力的利益不仅在岛内,还遍布两岸甚至遍布世界。随着中国大陆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号召力与日俱增,惩办“台独”顽固分子不在话下。

  中评社:习近平总书记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涉台讲话引发很大关注,您对此有何解读?有一些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10月9日讲话中的一些措辞强硬的表达,或是在做某种舆论准备。”对此,您怎么看?

  郑剑:习近平总书记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那段涉台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在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大框架中,用精辟的语言阐述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主张,突出了民族大义、历史责任、现实挑战和决心、意志及能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第一,中国人民将在“可遇见”的将来看到台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也就是说,以各种方式亲身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的当代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可以看得到祖国实现统一。第二,顽固“台独”分裂势力将受到“可遇见”的惩罚。换言之,大陆方面打击“台独”的政策举措,会更有效落。第三,外国干预势力休想让中国人民在台湾问题上妥协退让一丝一毫。第四,要进一步增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责任感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后半段的强硬部分是针对当前台海形势、中美之间涉台斗争可能引发的一些极端情况来讲的,目的是警告“台独”和外部干预势力。这不是偶然的。近来,大陆方面尤其是包括国防部和东部战区在内的军方警告,经常是将“台独”与外部干预势力放在一起讲,主要是由于他们做的太过分了。

  中国共产党有一个特点是“说到做到”,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亦是如此。当年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中印边境战争、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都体现了这个特点。在这些战争中,中方不是没有给出警告和机会,只是对方不听、不相信中国会说到做到。历史的经验很重要,真的希望台湾民进党当局和国际干预势力可以好好研究以下中共百年党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战争。

  中评社:近来一段时间,大陆民间对“两岸是否会发生战争”有较多议论,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渴望“武统”的声音。如何看待大陆民间“武统”声浪的高涨?

  郑剑:现在是网络空间时代,许多事件都在现场直播。前段时间商务部发了一个市场调控的公告,引起了大家对战争的联想。这就说明无论是大陆民众,还是世界华人华侨,都在关心台湾问题、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希望早点实现祖国统一。尤其是,现在中国民众对于“台独”、对于美国插手台湾问题已经忍无可忍、及其愤慨。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发出这样的声音完全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倒是台湾当局和美国,要好好读一读大陆的民心,看看随着台海形势的恶化和“独化”,大陆民众的看法究竟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他们。台湾当局和美国老是讲民意、讲所谓的“民主”,如果大陆民意按照他们那种方式去宣泄,恐怕战争一夜之间就爆发了。

  中评社:此前,国台办副主任刘军川在一场研讨会上描述了统一后台湾的美好明天,他表示,“统一后台湾的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引起舆论热议。在两岸兵凶战危的情势下,大陆释出这样的善意向岛内传递了怎样的讯息?

  郑剑:大陆现在是在按照自己的步骤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不会因一时一地一事的干扰所动摇。我们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逐步解决台湾问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作为主导一方去处理台湾问题。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有着既定的步骤和方略,因此讲出这个话是很自然的。

   即便两岸关系再恶化,只要没有走到最后关头,这样的话大陆方面仍然会讲。这就是在告诉台湾民众,两岸关系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是和平统一是一条最佳的路线。大陆方面有绝对的诚意去沿着这一条对台湾好、对大陆好、对地区和平稳定好的路线往前走。

  而且我也注意到,这段话讲出以后岛内的反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觉得这对于台湾老百姓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质疑这话是否作数。对于这种质疑,我认为,还是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向来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的,但前提是两岸关系要相向而行。

  此外,这段话其实也是在进一步解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其中关于财政的问题,过去大陆历代领导人也有着不同形式的表述。如今再提,其实是彰显了政策的一以贯之。

  在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情势下,做这样一种宣示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是表示大陆所讲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不变;二是告诉台湾不能跟着“台独”一条道往前走。台湾一些特定的人群,要做出另外的、更好的选择,这是一种提醒和提示。同时,这也是告诉国际社会,大陆的对台大政方针没有变。

  中评社: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议,您认为两位元首此次会晤是否会给严峻复杂的台海局势带来一丝转机?

  郑剑: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哪怕是视频会晤,这件事本身就有意义。可以想像,或许台北那些人是以高度恐慌或是仿徨的心情去看待这次会谈的。

  在这次会谈中,拜登表示,对于“一中政策”,我们致力于贯彻到底;对于“台独”分子,我们的态度是不支持。这表明,中美双方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是有一定交集和共识空间的。对于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来讲,这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就像我前面所言,我们很难避免美国在战略竞争的框架下去思考和处理台湾问题。既然美国是在战略竞争的框架下思考台湾问题,那么中国大陆和美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会有一定的交集之外,一定还有很不同的方面,包括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蔡英文当局在失望之余,还会挑拨中国大陆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蔡英文此前曾得意洋洋地讲过,“美国打‘台湾牌’,台湾也可以打‘美国牌’”。现在蔡英文当局正处于执政的下坡路,而每当民进党执政困难或是在选举时处境不好的时候,它总要打一张“牌”,而这“牌”总会对两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现在民进党处于困顿之中,台湾民调显示年底的四项“公投”中有三项必输,这样一来2022年县市长选举和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于民进党而言就都不太乐观。因此,可以预判,民进党必会故伎重演,它虽不一定会拉高两岸对抗,但必定会负面地打“两岸牌”,一方面转移台湾老百姓视线,另一方面拉美国下水。此外,拜登及其背后的民主党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也在下滑,这种下滑也会导致其加大力度打负面的“中国大陆牌”。美国民主党和台湾民进党的两种力是否会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因此,在我看来,中美元首会谈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一定限度的共识,有利于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同时,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还是要继续的。外交部发言人11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指“美方40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已经走样、变味、倒退,背离了中美建交时美方与中方达成的共识”,在中美元首会晤前一天外交部做出这样的表态绝非偶然,一定是在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做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之后才进行的这样的批评。

  中评社:美国多名官员近日高频次宣示“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美台勾连也在不断加码。大家常讲,美国因素是台海局势中最大的外部因素,但是这个外部因素究竟能搅动出多大风浪?有分析人士认为,“导致武统最大的风险来自美国”,对此您怎么看?

  郑剑:美国从战略竞争的框架下去思考台湾问题,当然希望台湾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绊脚石。它会通过台湾对中国大陆进行政治上的抹黑、外交上的孤立、战略上的围堵、军事上的威慑、经济上的脱钩,使台湾成为中国大陆的一个“麻烦制造者”。但是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也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困境。美国支持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但是要支持到何种程度、难道是支持到“两岸打一仗”吗?这恐怕有待观察。如果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美国若不出兵,就坐实了“今日阿富汗明日台湾”;美国若出兵,就会发生中美大战,那美国领导人也会仔细掂量。

  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或是政策貌似是在把中国大陆往“武统”上推,但是,中国大陆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要清楚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用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对于美国挑动战争的行径,我们要有警惕、警觉,不会轻易上当。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台湾亦不乏理性的政治人物和群众,他们也会识破美国的别有用心。

  而对于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大陆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掣肘而无动于衷,必要时候我们会采取断然措施。如果两岸之间真的因为美国挑拨而发生战争,那罪魁祸首一定是“台独分裂”势力。

  事实上,现在两岸已经走到了统一前的历史阶段,一些“台独”分子或许会迎合美国的需求为其今后退路铺路。他们或许会在统一之际扬长而去,把那些盲从者留下当炮灰,这点提请台湾民众特别注意。

  中评社: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要重启两岸交流平台”,您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推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朱立伦率领下的国民党前路如何?您认为,国民党面临的困境何在?

  郑剑: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其所代表的社会基础整体而言是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在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关系出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国民党往往会起到刹车片或者缓冲器的作用。国民党不能成为台湾内部发生负面变化的“助纣为虐者”,助纣为虐只会将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国民党当前的困境主要是路线问题。事实上,国民党所面临的困境历来都是路线问题。回顾国民党历史,其过去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现在都多多少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民党在历史上总是会在不同阶段犯一个历史性错误,即其不能站在当时的道义制高点上去确定自己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追求。比如,“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已经入侵中国了,而且种种情况表明日本企图一步步全面入侵中国、占领中国,那时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矛盾已然成为次要矛盾了,而民族矛盾、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当时的道义制高点应该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早早就已经打起来北上抗日的旗帜,但国民党还在搞“攘外必先安内”。到了台湾之后,国民党在一些大的问题上也总是不能站得更高远一些。由此就可以解释,前任国民党领导人为了选举甚至企图放弃“九二共识”,这就相当于站在更低的高度,这样如何会有前途可言?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如果说我作为个人对于国民党有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道义制高点上,对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是很重要的。当前的道义制高点就是“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现在即便距离2050年,也已经没有几次岛内的政党轮替了,留给国民党做政策回调的时间也不多了。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执政五年多以来,把两岸关系搞得如此之坏,如果国民党能够挺身而出,作为一个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正义力量去发挥更大作用,岂不是会前途光明?

  中评社:最后,您认为,两岸统一是否有所谓的“时间表”?对于两岸统一的前景,您怎么看?

  郑剑:中国大陆是在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解决台湾问题,这大概划出了最后的“时间点”。到底有没有时间表,如果是精确到年月日,没有必要制定这样的时间表;但若说没有时间表,统一却的的确确又是“可遇见“的。此外,“台独”有多猖獗,统一就有多快。如果“台独”真的要走到铤而走险的程度,大陆势必会进行终极的解决。


原文链接:http://bj.crntt.com/doc/1062/2/9/7/106229779.html?coluid=93&kindid=19311&docid=106229779&mdate=1201001020

(责任编辑:邹传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