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张文生:《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主义(1988-2000)》
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939

张文生教授独著的《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主义(1988-2000)》一书以台湾政治认同产生问题的时期为观察点,深入分析了当时台湾的政治面貌,追述了台湾分离主义产生的根源和现实背景,指出了其分离主义路线是台湾社会特殊历史经验的现实反映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发展特殊历程的客观产物。最后对分离主义政治路线在两岸关系政治定位、“务实外交”、“宪政改革”上的表现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梳理。



张文生,2010年获厦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友会秘书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曾任《台湾研究集刊》主编、国台办海研中心特约研究员。厦门市台湾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台湾政治制度、政党政治、选举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其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项目、国台办及省市政府的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政党关系与国家统一问题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关于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阶段民进党发展研究》等。出版有《民进党选举策略研究》,《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主义(1988-2000)》等数部专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如《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影响两岸关系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分析》、《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刍议》、《台湾青少年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等。

(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主义(1988-2000)》,九州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主义(1988-2000)》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著作奖三等奖。该书从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根源、背景、表现、危害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深入解读,以期通过历史事实的归纳总结,揭示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的政治本质,揭示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种种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

在结构上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写作的起源,对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进行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和路径,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对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作了分析,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一章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根源,从思想根源、社会与政治根源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产生与发展的现实背景,从岛内政治斗争与两岸政治互动两个方面勾勒了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三章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在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中的表现。本章先是对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言行进行了历史性地梳理,而后对李登辉“两国论”主张的背景、本质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在“外交”与“宪政”领域的表现,对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在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和“宪政改革”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和“宪政改革”的进程做了历史性的记录和剖析。结语部分,对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危害和影响进行了集中分析与批判,并指出只有台湾的社会存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后,才能最终消除分裂主义的社会意识。

此外,作者遵循“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的宗旨,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研究与理论的创新。第一,该著作从李登辉早年生活经历和接受的教育来分析李登辉分裂主义的思想根源,具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性。第二,著作试图突破原有的以李登辉言论和主张为对象的研究范式,而把李登辉的分裂主义放在一个更加深远和宽阔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中加以分析。第三,该书系统、全面地梳理了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在两岸关系政治定位、“务实外交”、“宪政改革”三个层面的表现。第四,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客观、全面地研究了李登辉分裂主义政治路线的根源和背景,探析了李登辉早年经历、台湾社会政治发展趋势、国民党内的流派斗争、两岸政治互动对于李登辉分裂主义路线形成与发展的因果关系。

-END-

策划:厦大台研院GIFTS新闻中心

图源:网络

联络/整理:陈燕玲

编辑:万晓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