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台湾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 暨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开馆仪式在厦举行
时间:2024-04-26 浏览次数:48

4月14日,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台湾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暨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开馆仪式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顺利举行。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主持会议。

(会议全景)

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发来贺信对本次活动表示祝贺,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福建省委员会主委夏先鹏代为宣读贺信。郑建邦指出,许伯夷先生长期致力于海峡两岸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此次许伯夷先生积极推动其珍藏多年的文献入驻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正是两岸同胞携手弘扬中华文化的又一生动例证。厦门大学长期以来以区域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加强台湾研究学科建设,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提供了“厦大方案”,贡献了“厦大智慧”,希望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在建成后能够收藏好、研究好、利用好相关台湾文献,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对支持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建设的国际知名艺术家、收藏家及慈善家许伯夷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作为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交流最频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厦门大学始终立足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特色,在台湾研究、两岸交流合作、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头雁”作用。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厦门大学进一步加强涉台研究、增进对台交流、拓展与台合作,与台湾三十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打造了“情牵厦金”等交流品牌项目,学校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

他希望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索新时代台湾文献资源建设服务中华文化传承与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途径,切实把台湾文献珍藏馆建成两岸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出新的贡献。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荣)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在致辞中提到,文献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指南和推动力,也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台湾研究院历来高度重视对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整理工作。目前研究院文献信息中心收藏台版图书5万多册、台湾报刊资料合订本近2万册,另有多个台湾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在未来,研究院将充分利用珍藏馆的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发挥文献资源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推进台湾研究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许伯夷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积极支持两岸和平,为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先生对各位嘉宾、学者和同学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特别提到,自己作为祖籍福建的台湾人,与福建和厦门大学颇有缘分,将来还要一如既往积极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国际非遗大师、两岸文化使者 许伯夷)

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宗益为许伯夷先生颁发了证书。

(张宗益校长为许伯夷先生颁发证书)

随后,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国际非遗大师、两岸文化使者许伯夷,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孙亚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宗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叶重耕共同为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揭牌。

(揭牌仪式)

作为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开馆重要环节之一,“台湾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在科学艺术中心二号会议室召开。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两岸文献资源建设”主题,聚焦台湾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困境、出路和平台整合、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台湾文献资源建设、新闻传播与台湾文献资源建设三个议题,从不同角度及层面,探索新时代服务文化传承与两岸融合发展的台湾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与路径、方式与方法。

(研讨会全景)

在研讨会举行的同时,许伯夷先生以“许伯夷的艺术创作和他的收藏世界”主题,为与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场思想文化盛宴。许伯夷先生讲述了他将多年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艺术创作的精彩历程,分享他对收藏的深刻见解。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让人受益匪浅。

(许伯夷讲座现场)

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服务两岸融合发展为目标的厦门大学台湾文献珍藏馆,设有专门的研究团队,未来还将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扩大文献的影响力和利用价值,相信借助厦门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台优势,通过两岸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开展紧密合作,该馆必将成为海峡两岸学术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撰稿:谭馨 ;摄影:袁炽炫、何漫湘、闻敏、王学勤、杨延钧;编辑:杨延钧;复核:杨延钧;责编:杨昆福;编审:郭锦星、陈文、张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