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简介

基本概况和建设宗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198079日,是经中央批准和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同志亲自批示,海内外最早公开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也是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单位。2004219日,经厦门大学批准,升格改制为台湾研究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另聘讲座教授2人。

本院现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社会、两岸关系等七个学科导向的研究所,遵循“问题导向、特色鲜明、基础雄厚、学科融合”原则设立的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涉台外交研究中心、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台港澳作家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机构,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大数据与民意调查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等综合性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另有院办公室、《台湾研究集刊》编辑部、国内交流合作中心等部门。

四十多年来,台湾研究院始终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理性、客观、全面、深入”地研究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教育、法律、两岸关系以及涉台外交等问题,是目前中国大陆高校中师生规模最大、学科方向最全、科研平台最多、学术成果最丰硕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不仅创下了大陆高校台湾研究的多个“第一”和“唯一”,在国际学术研究相关领域也获得较高的声誉。

台湾研究院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以本院为母体组建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荟集了全国研究台湾的精英,2001年入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入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12年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2014年,由厦门大学牵头且以台湾研究院为核心力量成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级“2011计划”。20179月,本院被中宣部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2017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被列入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2022年,“两岸融合发展”再次被列入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我院也是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民政部等部委有关单位的两岸关系理论或涉台研究基地。

台湾研究院将继续充分依靠厦门大学“侨、台、特、海”鲜明办学特色,发挥厦大“三海”(海峡、海丝、海洋)优势,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的契机,依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等等重大平台,形成“多元一体、多位一体、多面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格局,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致力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把本院建成全国一流的从事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研究的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两岸驰名的台湾研究高端人才和涉台事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际知名的国家治理和区域研究学术机构。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进行基础性、理论性、学术性、战略性研究是台湾研究院的特色和长处。自成立以来,院学者出版学术专著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及其他国家级重大项目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80项,其他各类项目数百项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会科学成果的各项评比中,本院撰写的著作、论文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300多项。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在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评比中两次获得优秀

在进行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同时,院始终坚持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还注重开展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作用,不仅承担和完成各级对台工作部门委托的大量调研课题还主动开展涉台调研和桥接实践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对台工作需要,做到“顶天立地”,在为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社会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院学者不仅仅埋头于案牍文本,还通过各种讲座、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发出厦大台研院的声音,力求透过理性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围绕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诠释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展现大陆的诚意和善意,降低两岸的敌意,增进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共识。

我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1983年,是祖国大陆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期刊,是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在影响因子方面,《台湾研究集刊》排在港澳台问题类刊物的第一位。从2010年第1期起,《台湾研究集刊》正式从季刊改为双月刊。2022年,《台湾研究集刊》再次改版,力图打造海内外知名的台湾研究高水平精品学术期刊。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我院是目前大陆最大的涉台人才培养基地,三十多年来已经各级各类涉台工作部门输送了大量的涉台专业人才。我院的人才培养全面贯穿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实务部门人员的继续教育全过程。我院以育人为根本,遵循人才培养规律,重点造就一批引领学科前沿的学术拔尖人才、一大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务工作人才以及大批国家需要的从事台湾研究和两岸交流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院已经初步形成“以创建‘台湾研究’新兴交叉学科为动力、以实践教学训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开创涉台事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并成为两岸涉台学科与涉台事务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

1981年台湾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台湾研究研究生的单位。目前,本院拥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经济法学、社会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等博士点,中外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中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专业硕士点。

三十年来,本院共招收博硕士研究生约600人,其中台湾学生50多人。截至20176月,本院已经毕业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216名,院友遍及政府、新闻、教育、科研、工商等各行各业,大部分都在从事与涉台相关的工作,很多院友已经成为各个单位的业务骨干。

本院还鼓励教师为厦大其他院系开设本科生课程或作专题讲座,以增强本科生对台湾知识的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自2004年以来,本院教师已利用短学期为本科生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程60多门,作专题讲座600余场。2020年,本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台湾研究方向)本科辅修专业。

为适应在职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需要,本院还成立国内交流与合作中心,为社会各界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文献资料信息建设

  

院文献信息中心入藏的图书以台版为主,近5万册,台湾报刊资料合订本近2万册,电子资源有台湾《中国时报五十年全文影像》数据库、台湾《文献丛刊》数据库、《台湾期刊论文》、《台湾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此外本中心还陆续开发了《台湾研究集刊全文》光盘检索、“本院入藏台港期刊台湾研究论文目录索引”、“大陆地区台湾研究论著目录索引”等数据库。本院将致力于用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构建海峡两岸最有特色、高水平的台湾文献信息收藏与检索平台之一。

   

对台对外学术交流

  

促进和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院的重要宗旨之一。我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两岸和国际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论坛或学术研讨会、签订交流合作协议、邀请海内外一流学者讲学、选派师生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先行先试,探索对台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模式以求达到“提升研究水平、培养高端人才、增进两岸理解、扩大国际影响”的目的。

对台交流是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重中之重。我院学者每年参加境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上百场次,每年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师和研究生超过100人次;每年接待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及其他各界人士都在500人次以上。除了创造条件让每位学者每年都有机会到台湾进行短期参访和参加研讨会外,我院更鼓励学者到台湾进行中长期的蹲点研究,在台北、台中、高雄、金门设立四个驻点研究室。近年来,我院每年都选派师生赴台进行为期一个月至半年的学习和研究。

除了加强与港澳台的交流外,我院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扩大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关台湾研究智库和政府部门的联系,掌握国外台湾研究和台海政策的前沿动态,搭建制度化的台湾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我院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政经学院、柏林洪堡大学、东京大学,以及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史汀生中心、美国进步中心、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统一研究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和智库建立起学学术交流关系,鼓励研究人员到国外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参访、担任访问学者,同时邀请知名的国外专家来院座谈、讲学。

,我院共有120多人次赴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进行讲学、短期研究和参加研讨会。2004年以来,我院有3位学者受美国驻华大使之邀,参加美国国务院的“国际访问者项目”,1位入选中美富布赖特学者项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外交部门官员多次到访本院,

  

党建思政和团队建设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的南方重镇和重要智库,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研究院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决策过程中,注意把握方向和原则;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抓好干部经常性监督管理。院党委强化从严治党、依规管党人人有责的意识,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形成压力传导、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院党委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公开公示党务院务,加强民主监督。

院党委积极探索新时期培养涉台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提高涉台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在对台学习工作交流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加强科研学术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强化对课题言论和意识形态的监管,杜绝教师出现教学事故,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老师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台湾研究院历来是一个和谐、向上的团队,院党委、院工会、院研究生会积极推动教职工和学生参加研究院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利益。为了构建和谐、健康的院内文化生活,增强研究院的凝聚力,院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竞赛系列活动。文体活动的开展既活跃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教职工的体质,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提高了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女教工不足20人,但在2005年以来的校女职工软式排球赛中,共获得两次冠军、两次亚军和两次季军;2008年获得校女子乒乓球团体赛第三名。

  离退休老同志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本院的宝贵财富。本院与已经离退休老教授、老同志,以及曾经在台湾研究院工作过、目前已经调离的同仁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本院非常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情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并做好节日慰问和生病探视工作。本院还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同他们沟通,听取他们对本院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