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答辩预告|两岸所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158

核心观点:

大学校长是大学与政府、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学校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的关键纽带。如何选出胜任的校长带领学校开创新局,始终是社会和大学关注的议题。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选任制度经历两次重大变革,至今仍在不断调整变化。本研究试图对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选任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探究变迁背后的内在机理,把握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并对制度的可能走向做出研判。

本研究基于“政府-大学-市场”三角协调模式,确定台湾当局、大学、社会三类行为主体,据此构建分析框架。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对12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访谈,并搜集了305位公立大学校长的背景履历,用于统计分析。通过实证分析观察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佐证研究中对每阶段制度运行逻辑的判断。

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选任制度历经当局管控时期、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形成时期和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变革时期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当局管控时期,大学校长人选的决定权掌握在台湾当局手中,当局往往通过“暗箱操作”委派政治“忠诚”的学者担任校长;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形成时期,基层力量在校长遴选中的作用增强,大学自行组织第一阶段的遴选委员会,通过公开化的遴选,向教育主管部门推荐校长候选人;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变革时期,校长遴选委员会成为主要的遴选主体,校长遴选过程更加透明化,各方参与度也更高。

台湾当局、大学、社会三类行为主体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定位和作用方式不同。台湾当局经历了“全程把控——最终把关——适‘法’监督”的变化过程;大学经历了“被动服从——激进选举——自主遴选”的变化过程;社会层面的作用方式经历了“沉默观望——平衡监督——主动参与”的过程。大学校长官派制度阶段,校长选任制度按照当局管控逻辑运行,当选的大学校长大多具有当局任职经历。大学校长“二阶段遴选”制度中,三角协调模式初现端倪,官僚系统内部出现了分化和制衡,形成了伯顿•克拉克所描述的权力市场统治模式,当局开始释放一部分权力、限缩管辖范围,以使校长遴选制度能够有效运行。“二阶段遴选”呈现出当局和大学双强主导逻辑。大学校长的官员身份逐渐淡化,学术资历更加受到重视。“一阶段遴选”制度中,三角协调模式渐已成型,三类行动主体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多元参与的制度逻辑。校长候选人的社会阅历尤其是企业经历,以及战略规划能力和资源筹措能力成为校长遴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局管控逻辑下的矛盾冲突主要存在于台湾当局与大学之间,表现为双方在选任主体、选任资格和选任程序上的拉锯:当局委派校长与大学自主选才的对垒;行政管理者和学术领导人的角色错位;当局“暗箱操作”与大学深度参与之间的矛盾在官派制度后期表现尤为突出。当局和大学双强主导逻辑下,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大学内部冲突凸显、广揽英才与近亲繁殖的冲突、当局放权与大学遴选程序混乱的矛盾。校长遴选制度运行阻力重重,时常中断、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在多元参与逻辑下运行的遴选制度中,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成为矛盾焦点,各方对校长候选人应该具备哪些资格和能力也产生了巨大争议。此外,对遴选过程应该专业性优先还是公平性优先也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依据当前阶段三类行为主体的矛盾点和大学校长遴选制度面临的新形势,本研究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制度可能会出现细节性的修补,但大学主导、当局监督、社会参与仍将是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主要模式。大学校长可能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校长的任职经历丰富化、校长年龄和任期灵活化、校长人才资料库完备化、校长薪酬体系合理化。校长遴选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寻才功能的实现和遴选委员会与校长候选人的面谈工作。


核心观点:

近年来,台籍教师到大陆发展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文教交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台籍教师作为文教交流的重要桥梁,是与台湾同胞分享机遇的良好示范。然而,台籍教师在深度融入大陆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难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台籍教师在大陆高校任教的适应情况,将其放置于当前两岸关系和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以期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核心观点: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在历史进程中为两岸打破隔绝状态、恢复交流交往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两岸重要的文化基因。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分别对台湾地区不同版本课程纲要,以及两岸新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件的内容进行研究,明晰台湾地区课程纲要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定位,并从实体呈现与价值取向两方面,对比两岸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

研究发现,在2018年发布的台湾地区新版课程纲要中,从课程目标、“文化经典教材”、文言文所占比例与推荐选文规定四个方面,模糊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定位。与大陆地区课程标准相比,台湾地区课程纲要存在相关学习要求不够清晰、深入的问题,在内容要素的规定方面却更加细致。

在台湾地区的教科书内容方面,依据新版课程纲要指导编写的“108版教科书”,大幅减少了“95版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要素含量,并删除古代科学技术内容要素,大量减少白话文选文中的传统生活方式要素含量,还减少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插图。与大陆地区教科书相比,“108版教科书”呈现总体含量低、忽视白话文选文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特点。在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两岸教科书呈现出一定的共性,都集中于对公忠爱国、仁爱孝悌、坚毅勇敢主题的表达。

台湾地区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内容变革,是民进党当局推进“去中国化”的实践,表现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既尝试削减,又难以割舍的纠结心理,客观上会产生阻碍台湾青少年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负面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