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汪毅夫会长作“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和福佬客”讲座
时间:2021-06-06 浏览次数:1043

5月28日上午,汪毅夫会长为我院师生作“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和福佬客”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志怀,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前馆长、研究员杨彦杰,厦门市台湾学会副会长曾建丰,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晓栩,厦门大学出版社副编审高健,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艾明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羽教授、副院长张文生教授,原副院长邓孔昭教授,历史所前所长陈小冲教授,台湾研究院文学所所长蒋小波副教授,历史所所长陈忠纯教授、副所长黄俊凌教授,文学所吴舒洁助理教授,历史所陈思副教授、王玉国助理教授、王琪颖助理教授以及台湾研究院的硕博士生参加讲座。河南省固始县副县长吴旭,固始县原政协副主席、固始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固始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祝孔勇,固始县局党组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广森,固始县根亲博物馆馆长龚平通过视频方式参加讲座。

汪毅夫教授从台湾历史上的闽、粤分类讲起,提出在闽粤分类的背后、地缘组合分类的背后有一个民系组合的分类,即福佬民系和客家民系的分类。闽南人和客家人长期在闽西南、粤东和台湾等地区相邻而居,不仅闽南人在影响客家人,客家人也在影响闽南人。这种长期的、双向的交互影响的结果是,闽南人和客家人在文化上少了一些差异性,多了一些共同性,甚至在一些区域形成了一些被说是“半客半福佬”、被称为“福佬客”的人群。汪毅夫教授认为,方言是界定“闽南人之客家化”与“闽南化之客家人”的基本因素。随后,汪毅夫教授分别就“闽南人之客家化”与“闽南化之客家人”区分“福佬客”一语的文化人群与人群文化两重内涵。就“闽南人之客家化”而言,汪毅夫教授以福建上杭谢氏家族、上杭白砂傅姓家族、永定古竹苏姓家族等家族的迁移情况说明了在文化人群层面上,“闽南人之客家化”现象之普遍。就“闽南化之客家人”而言,汪毅夫教授以“闽南蛇崇拜”及“福佬人的神明崇拜”两个例子,说明了置身于台湾移民社会中,人们基于族群、祖籍、姓氏等因素,组成了不同的聚落,但聚落间的互动却是不可或缺的,既有纷争、械斗,也会有交易、互访,乃至通婚、移居,客家聚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福佬文化的影响。最后,汪毅夫教授针对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始祖是否来自河南固始这一问题提出见解,认为一方面,不相信入闽的中原移民的祖籍地仅限于“光州固始”一地,不相信入闽的“光州固始”移民是入闽的中原移民的全部、是全部福建人的祖先;另一方面则完全相信入闽的中原移民确有部分“光州固始”移民,并且充分尊重将“光州固始”作为祖籍地文化象征做法的正当性。

讲座末尾,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通过视频方式参会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的文史专家就汪毅夫教授的演讲,从福佬客与客家人的历史源流、人群分类、迁移路线以及豫闽台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热烈活跃。最后,李鹏院长与到场师生以热烈的掌声向汪毅夫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图1、2: 汪毅夫会长作“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和福佬客”讲座

图3:固始县文史专家视频参会

(文:刘畅 图:李伟杰 责任编辑:张玉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