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
【中评社】唐永红:两岸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0-03-17 浏览次数:623




中评社题:两岸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唐永红(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理论上,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增进两岸共同利益与国家认同,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实践中,两岸融合发展面临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制约甚至阻碍。大陆有必要操之在我,主动作为。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宜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以“整体+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

  引言

2019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讲话。讲话明确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大政策主张。问题是,在实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多年之后,为何又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融合发展对于和平统一的意义又何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又如何起到“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作用?

  两岸要融合发展,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格局,需要两岸相互开放,相互给予同等待遇政策措施。但当前台湾民进党当局不仅不愿意向大陆开放,不愿意两岸融合发展,而且拒不接受 “九二共识”及其“两岸一国”的核心意涵,推动经济“脱中”、文化“去中国化”,推进其所谓“国家正常化”的“台独”分裂目标,并呼吁形成国际联盟、企图利用国际势力以对抗大陆,已导致两岸关系对抗发展且不断升级。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又该如何实现两岸双向融合发展并“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并重视的是,台湾社会已系自下而上的选举社会,实行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并且存在追求“台独”分裂目标的政党与国家认同疏离的民众;现阶段,台湾各主要政党及其当局多无意愿推进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并认为紧密的两岸交流与联系虽然有助于台湾民生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台湾政治主体性的维系或者“台独”分裂目标的实现,因此多不愿意开放以形成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局面。面对这样的台湾社会政治生态,又该如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并有助于“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

  两岸融合发展的提出,既是对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之理论再思考的结果,也是对近年来旨在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践之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之一。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在阐明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中,一方面明确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后期限,另一方面要求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实现国家统一,实际上是在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把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考虑到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并明确要求新时代大陆对台工作与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显然是要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上加以推动,并强调和平发展要切实为和平统一积极创造条件,而不能为了和平发展而和平发展。

  理论上,和平发展并不必然会和平统一,和平发展既可能和平统一也可能和平分裂,端看如何和平发展;和平发展要迈向和平统一,需要双方都有共同的意愿与相向而行的行动,需要增进国家认同与统一意愿。而现实中,当前的台湾社会显然没有这一意愿与行动,其政治体系、教育体系与舆论体系基本上是基于“一边一国”或“一中一台”的定位在运作,不断强化“台独”分裂意识,疏离台湾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国家认同,明显消减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不能夸大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在国家认同建构与两岸统一中的积极作用,不能为了和平发展而和平发展、为了交流合作而交流合作,更要避免和平发展为和平统一设置障碍。

  实践中,要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特别是自愿性的和平统一),就需要不断增进两岸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认同,并不断增强两岸民众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意愿。这就需要两岸双方在和平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基于“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立场,秉持共同的意愿,采取有助于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统一意愿的行动让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逐步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因此,不仅需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且需要通过两岸融合发展,形成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增进两岸共同利益与国家认同以及统一意愿,在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等方面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从而确保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事实上,正如笔者内部民意调查所显示的,近年来约67%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不论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的台湾民众仅约25%。显然,当前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已经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主要障碍。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就理论而言,两岸融合发展在内容方面大致包括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等广泛领域;在目标方面要形成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攸关的经济共同体、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互信包容的政治(安全)共同体,以实现两岸一体化,包括两岸经济一体化、社会(文化)一体化、政治(安全)一体化;在功能方面包括为两岸命运共同体构建起结实的经济利益纽带、精神文化纽带、政治共识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简言之,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将有助于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层面夯实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促进和平发展沿着和平统一的方向迈进。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就是要使两岸经济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与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利益攸关的“两岸经济共同体”,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就是要在两岸民众中建立起拥有“我群”观念的整合形态(认识论共同体),形成相互认同的“两岸社会(文化)共同体”,实现两岸社会(文化)一体化,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就是要在两岸之间形成关于和平与安全的共识及其合作机制与组织,形成互信包容的“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实现两岸政治(安全)一体化,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显然,两岸融合发展内涵各部分之间存在辩证的互动关系。首先,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的基础与先导;经济融合发展形成的共同利益的不断增加,有助于增强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的意愿,有助于共同观念与政治共识的形成。其次,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有助于增强意愿与达成共识,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最后,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及其形成的“我群观念”有助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顺遂开展,也有助于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进程的推进。

  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障碍与挑战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可以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20165 月民进党执政台湾以来,两岸关系已在多个领域不断升级的对抗发展:一是两岸民意对抗(“天然统”与“天然独”的对抗);二是两岸政党对抗(共产党与民进党的对抗);三是两岸路线对抗(统一与独立的对抗);四是两岸政策对抗(融合与分离的对抗);五是两岸国际对抗(争夺国际空间的对抗);六是两岸军事对抗(两岸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显然,当前台湾方面不愿意松绑其大陆政策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以及两岸关系对抗发展且不断升级,已构成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与现实困境,严重阻碍两岸整体对整体层面的双向融合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并重视的是,台湾社会实行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并且存在追求“台独”分裂目标的政党与国家认同疏离的民众;现阶段,台湾各主要政党及其当局多无意愿推进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并认为紧密的两岸交流与联系虽然有助于台湾民生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台湾政治主体性的维系或者“台独”分裂目标的实现,因此多不愿意开放以形成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局面。

  显然,这样的台湾社会政治生态,如果不加以改变,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还是其他政治势力执政台湾,两岸融合发展都将难以深化。因此,有必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便一方面有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特别是促进两岸双向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效,更好地“夯实和平统一基础”。

  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原则与思路

  显然,上述两岸融合发展内涵及其各部分内涵之间存在的辩证互动关系,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

  实践中,鉴于经济的根本性、两岸的差异性、互信的脆弱性、民意的多元性,虑及内容的敏感性与现实的可能性,宜遵循“先经济社会后政治安全,先单向后双向,先局部后整体,先易后难”的路径,不断丰富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

  其一,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

  两岸共同利益是两岸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经济基础条件。因此,增进两岸共同利益应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首要目标。其次,在不断增进两岸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规范性作用下,通过两岸融合发展以及各自政治体系、教育体系与舆论体系,增进两岸民众“两岸一国”的国家认同,乃是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意识形态条件。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才能在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方面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达成“以和促统”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其二,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

  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需要两岸双方自始至终具有共同的政治意愿与相向而行的行动。而当前的台湾社会,“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并非普遍民意,绿营政党追求“台独”,国民党没有推进两岸统一的意愿。因此,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必须在“两岸一国、反对台独”这一必要的政治基础与前提条件下进行。相应的对台政策也宜坚持基于统独立场的差别化待遇政策取向,以有助达成“反独促统”的目的。如此,方有助于“两岸一国”认知的维护、观念的普及、认同的增进,才能起到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作用。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就表明了坚持“一中”、反对“台独”的坚定意志和鲜明态度。

  其三,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

  作为选举型社会,台湾当局的政策包括大陆政策,台湾各政党、政客的政治取向包括统独取向,一切以获得选票为依归。政党竞争、选举竞争让“上层路线”的工作几乎失效。此外,台湾目前还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政党、政客可以代表台湾的整体利益。因此,大陆的对台工作不宜主要走“上层路线”,也不宜寄希望于蓝营政党而假手于人。对台工作的重心,宜放在台湾广大基层民众方面,放在争取民心民意、增进国家认同上。因此,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要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让两岸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红利切实惠及到台湾广大基层民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要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

  其四,以“整体+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就提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鉴于两岸的差异性以及两岸关系与台湾内部生态的复杂性,实践中,两岸融合发展,宜实行“整体对整体、区域对区域”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在两岸整体对整体(大陆与台湾)层面推进一定程度的融合发展的同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启动两岸区域融合发展。即在有条件的两岸局部地区之间先行先试更高程度的融合发展,以为将来在两岸整体对整体层面推行这种更高程度的融合发展探索经验、累积互信、奠定基础。

  其五,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

  在当前台湾方面不愿意向大陆开放因而两岸难以双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陆可以在“两岸一国、反对台独”的原则与前提下,以操之在我的方式,先行对台实施基于差别化待遇政策原则的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即对台湾的蓝营资本、蓝营民众实施与大陆的资本、民众同等的待遇,从而促进两岸产业、民众在大陆地区融合发展。大陆2018228日出台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就是同等待遇政策措施的起手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在把已经推出的“措施落实到位”的同时,“研究还可以推出哪些惠台利民的政策措施,祇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去做”。

  五、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如上所述,两岸融合发展宜实行“整体对整体、区域对区域”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如此,不仅可以起到试验示范作用,更可在区域融合发展先行先试中让岛内台胞台企看到两岸融合发展切实可以带来好处,从而增强台湾社会与大陆融合发展的意愿,迫使台湾当局松绑其大陆政策,进而促进两岸整体层面的双向融合发展进程。

  在区域层面,福建对台具有“五缘”优势,具有先行先试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的较好基础与条件。中央可在先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与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单边的、可以操之在我的“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先试区”,“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不仅如此,福建沿海地区包括厦门、连江,与台湾的金门、马祖地区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条件,是两岸区域融合发展的首选区域。当前,可以厦金、连马作为融合发展试验平台,建设“两岸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有利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措施,一方面可增强厦门、连江、金门、马祖的竞争优势与吸引力,为其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厦金、连马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领域更加自由、更加便捷、更加紧密的融合发展,率先形成共同市场与共同家园乃至命运共同体,成为两岸经济融合最紧密的示范区域、两岸社会融合最和谐的温馨家园、两岸政治融合最包容的互信伙伴,从而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发挥试验示范与战略支点作用。

  实践中,鉴于经济的根本性、两岸的差异性、互信的脆弱性、民意的多元性,虑及内容的敏感性与现实的可能性,“两岸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宜遵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先单边后双边”的发展路径,以先单边后双边的“特区”模式加以推动。相应地,“两岸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内涵及其建构方面可以先由经济、社会(文化)层面开始,逐步向政治(安全)层面拓展,逐步构建“两岸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岸区域社会(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岸区域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丰富示范区的内涵。

  实践中,考虑到当前台湾民进党当局方面可能对建设“两岸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区”存在意愿性与积极性问题,大陆宜主动作为,给金马地区创造对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需求,从而给台湾当局形成压力,迫使其跟进,包括迫使其同意金马地区同福建沿海地区“小四通”以及融合发展。为此,也为促进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融合发展,大陆可以率先对金马地区的台胞台企实施全面的同等待遇政策措施,特别是可以开放内地民众自由进出金马地区,并减免关税进口原产于金马地区的商品。

  结语

  当前,台湾当局阻碍两岸双向融合发展,大陆有必要主动作为。实践中,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宜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以“整体+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

  而具有地缘关系与优势的福建,可以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方面有所作为,不仅可以率先与台湾融合发展,建设成为单边自主的“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先试区”,而且可以尝试与金马地区建设双边性的跨关境的“两岸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区”,试验示范融合发展,以有助于两岸整体层面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双向融合发展的推进。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2月号,总第266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