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
肖日葵:台湾对两岸共同事务的政策亟需调整
时间:2017-08-01 浏览次数:433

    中评社香港8月1日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本着创新台湾问题的叙事方式,构建台湾问题的话语权,形成台湾问题的叙事框架之宗旨,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7月28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社会平台赴欧学术交流团拜访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并与该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学术研讨会。MERICS是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发起,于2013年成立。目前拥有近四十名全职和兼职研究人员,是欧洲最大的专门研究中国的机构。

  两岸关系协创中心社会平台创新团队成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研究所肖日葵助理教授在演讲中表示,自1987年,随着全球化和两岸关系交流交往的深入,原先各自独立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可避免地要回应两岸人员、经济、技术等交流需求而形成新的公共政策内容。而比较当前两岸在面对共同的公共政策面向,不但存在诸多的差异,而且台湾方面的问题较多,远远无法适应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

  肖日葵表示,交流所带来共同性事务的增加,以两岸元素为政策物件成为两岸公共政策发展的新面向。两岸针对共同事务所形成的政策,是因应两岸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必然需求,也是未来两岸公共政策对接整合的先导和实验田。但目前两岸在公共政策方面也存在逐步诸多差异。

  一是,大陆站位较高,具有顶层设计风格,且更加积极主动。相比之下,台湾地区则稍微显得被动。大陆对台公共政策是国家和平统一的架构下进行总体设计,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为政策目标,因而能更加积极建构、主动作为,从投资、生活、社会参与等进行前瞻式的设计。而台湾当局面对两岸共同事务所涉及的政策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分离主义意识形态的阻扰,而进行被动式、消极地应对。使得解决共同事务的公共政策附着了不同意识形态的纠葛,造成效率低下,无法因应两岸人民交流交往的客观需要,甚至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大陆对台公共政策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相比之下,台湾涉陆公共政策则体现出一定的权变性。大陆对台公共政策体系是置于对台政策体系总体目标之下,主轴就是为了让两岸人民更加便捷、低成本地生活在一起,经由生活共同体的建设达至命运共同的目标。因而,所有公共政策内容体现出较高的稳定性、继承性和发展性,能够一脉相承地服务于最高政策目标,又能与时俱进,不断结合两岸社会交流的客观实际,推进政策内容的深化和完善。反观台湾涉陆的公共政策内容容易受到政党轮替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因其在统独立场上的差异,对涉陆公共政策内容的包容度、友善度,以及执行力度都会存在差异。同时,因执政与在野的差异,使政策出现权变性。更加极端的是,公共政策成为某些政党如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工具,从属于特定的政治需求,而非从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三是,大陆对台公共政策更加系统性、全面性。而台湾地区涉陆公共政策则较为单一和片面化,基本上是问题导向、事务性处理。大陆对台公共政策内容涉及到了台胞在学习、生活、投资等诸多领域,并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组织和经费保障运作。因此,形成了相互支援、内容丰富,系统化、结构化、制度化、多样化的政策体系。台湾的涉陆公共政策产由于缺乏整体目标设置,特别是统一指向的目标动力,致使政策设置停留在事务性阶段。

  四是,大陆对台公共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将其作为两岸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台湾的涉陆公共政策例如陆配政策、陆生键保政策等等,则呈现出一定的歧视性,甚至将其作为政治筹码,成为分裂两岸的工具。大陆对台公共政策则体现包容性,大陆大力推行的台胞居民待遇政策,就是要为在陆台胞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便捷性,使其能够和大陆居民享有同样的公共服务品质,让台胞的权益在大陆得到有效的保障。

  肖日葵表示,与大陆对台公共政策相比较,台湾方面涉陆公共政策的劣势非常明显。台湾当局的涉陆公共政策应进行务实的调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