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建设
唐永红:两岸融合发展内涵与目标
时间:2018-02-19 浏览次数:2543


中评社香港2月18日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红教授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2月号发表专文《两岸融合发展:内涵与作用、困境与路径》,作者认为:“两岸融合发展在内容方面包括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目标在于形成休戚相关的两岸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攸关的经济共同体、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互信包容的政治(安全)共同体。”文章内容如下: 


一、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是大陆对台工作根本目标(实现国家统一)的再次宣示,而且在阐明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关系中明确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时间与进程,实际上是在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把国家统一这一重大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要求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实现国家统一。在复兴中统一,在统一中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大陆对台工作与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目标的辩证要求。 


考虑到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最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并明确要求新时代大陆对台工作与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再次阐明了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显然是要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上加以推动,并强调和平发展要为和平统一积极创造条件,而不能为了和平发展而和平发展。 


理论上,和平发展并不必然会和平统一,和平发展既可能和平统一也可能和平分裂,端看如何和平发展;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需要双方都有共同的意愿与相向而行的行动,需要建构国家认同。而现实中,当前的台湾社会显然没有这一意愿与行动,其政治体系、教育体系与舆论体系基本上是基于“两岸两国”的定位在运作,明显消减了两岸和平发展与合作交流对国家认同与两岸统一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不能夸大和平发展、合作交流在国家认同建构与两岸统一中的作用,不能为了和平发展而和平发展、为了合作交流而合作交流,更要避免和平发展为和平统一设置障碍。 


实践中,要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和平统一,需要增强两岸民众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意愿。这就需要两岸双方在和平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基于“两岸一国”的立场,秉持共同的意愿,采取有助于共同利益培养、国家认同建构的行动, 从而发挥和平发展对和平统一的促进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且需要通过两岸融合发展,形成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以有助于增进两岸共同利益与国家认同,在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等方面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进而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 


二、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目标与功能 


理论而言,两岸融合发展在内容方面大致包括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等广泛领域;在目标方面要形成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包括形成利益攸关的经济共同体、相互认同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互信包容的政治(安全)共同体,以实现两岸一体化,包括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社会(文化)一体化、政治(安全)一体化;在功能方面包括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精神文化纽带、政治共识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就是要使两岸经济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与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利益攸关的“两岸经济共同体”,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就是要在两岸民众中建立起拥有“我群”观念的整合形态(认识论共同体),形成相互认同的“两岸社会(文化)共同体”,实现两岸社会(文化)一体化,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就是要通过两岸政治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在两岸之间形成关于和平与安全的共识及其合作机制与组织,形成互信包容的“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实现两岸社会政治(安全)一体化,构建起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共识纽带,为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显然,两岸融合发展内涵各部分之间存在辩证的互动关系。 


首先,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的基础与先导。经济融合发展形成的两岸共同利益的不断增加,有助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政治(安全)融合发展的推进,有助共同观念与政治共识的形成。 


其次,两岸政治(安全)融合发展有助于增强经济融合发展的意愿,有助于达成共识推进经济融合发展;既有助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的开展,也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我群观念”。 


最后,两岸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及其形成的“我群观念” 有助于经济融合发展的顺遂开展,也有助于政治(安全)融合发展进程的推进。 


三、当前两岸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宣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任务,明确了统一的时间与进程,要求和平发展要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也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大陆对台工作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报告特别指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 


十九大报告也强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强调“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以绝不允许“六个任何”(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表明反对“台独”的坚定意志和鲜明态度。这表明了“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大陆开展对台工作以及发展两岸关系、党际关系的政治基础、基本原则与前提条件,预示台湾当局若不接受这一原则或者推动任何形式的“台独”,必将导致两岸关系的对抗性发展。 


而针对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台宣示,蔡英文当局不仅继续避重就轻,旧调重弹,继续回避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两岸关系性质,继续要求不设前提的对话,继续重申其处理两岸关系“四不”原则(“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老路,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而且继续指责大陆思想僵化,呼吁“海峡两岸应该展现新的思维”。她说,“我要再次呼吁两岸领导人应秉持圆融、中道的传统政治智慧,寻求两岸关系的突破,为两岸人民创造长久的福祉,并永远消除敌对及战争的恐惧。” 


从十九大报告关于对台工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强调、关于反对“台独”的坚定意志和鲜明态度以及蔡英文当局的相应回应,可以预期,民进党执政台湾期间的两岸关系很可能迈向不断升级的对抗性发展。事实上,2016年5月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正在从“冷和平”迈向“冷对抗”:一是两岸民意对抗(“天然统”与“天然独”的对抗);二是两岸政党对抗(共产党与民进党的对抗);三是两岸路线对抗(统一与独立的对抗);四是两岸政策对抗(融合与分离的对抗);五是两岸国际对抗(争夺国际空间的对抗)。显然,当前两岸关系的对抗性发展,必将构成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与困境,阻碍两岸整体对整体层面的双向融合发展。 


四、当前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原则与思路 


两岸融合发展内涵各部分之间存在上述辩证的互动关系,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实践中,鉴于经济的根本性、两岸的差异性、互信的脆弱性、民意的多元性,虑及内容的敏感性与现实的可能性,宜遵循“先经济社会后政治安全、先单向后双向、先局部后整体、先易后难”的路径,不断丰富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 


现阶段,鉴于台湾社会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并存在追求“台独”的政党,台湾当局及各主要政党多无意愿采取必要的措施推进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不愿开放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局面,大陆有必要操之在我,主动介入,积极作为。 


实践中,宜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以“整体+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其一,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共同利益是两岸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经济基础条件。因此,增进两岸共同利益应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首要目标。其次,在不断增进两岸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两岸一国”的规范性作用下,通过融合发展以及教育体系与舆论体系,建构两岸民众“两岸一国”的国家认同,乃是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意识形态条件。以增进“共同利益、国家认同”为目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才能在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方面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达成“以和促统”作用。 


其二,以“两岸一国、反对台独”为前提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交流在促进国家认同与统一上的作用有限,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需要两岸双方自始至终秉持共同的政治意愿与行动;而在当前的台湾社会,“两岸一国”并非主流民意,民进党追求“台独”,国民党没有推进两岸统一的意愿。因此,公权力层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必须在“两岸一国、反对台独”这一必要的政治基础与前提条件下进行。如此,方有助于“两岸一国”认知的维护与观念的普及以及国家认同的建构。 


因此,十九大报告表明了反对“台独”的坚定意志和鲜明态度。报告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并辅之以“六个任何”。这不仅在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清晰划出了红线,而且明确要求积极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在“促融”的同时“反独”,将成为新时期对台工作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毕竟,坚决有效“反独”,才能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升两岸融合发展的成效。 


其三,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台湾目前已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社会体系。台湾当局的政策包括大陆政策,台湾各政党、政客的政治取向包括统独取向,在选票面前一切以民意为依归。政党竞争、选举竞争让上层路线工作几乎失效。此外,台湾目前还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政党、政客可以代表台湾的整体利益。因此,大陆的对台工作不宜主要走“上层路线”,也不宜寄希望于蓝营政党而假手于人。对台工作的重心,宜放在台湾广大基层民众方面,放在争取台湾民心、促进国家认同建构上,并操之在我、主动介入、积极作为。 


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这表明当前大陆将以“群众路线、民间交流”为路径并以同等待遇政策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以增进共同利益与国家认同。毕竟,两岸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化解“台独”分裂思想。 


其四,以“整体+区域、两条腿走路”为方式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因两岸关系与台湾内部生态的复杂性,需要采行“整体对整体、区域对区域”的“两条腿走路”,即在两岸整体对整体(大陆与台湾)层面推进一定程度的融合发展的同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有条件的两岸局部地区先行先试,以探索经验、累积互信、奠定基础。民进党再次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因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行之有年的“九二共识”及“两岸一国”的核心意涵而正面临严峻挑战,已经进入停滞期,并很可能因两岸当局走向对抗进入衰退期,两岸整体对整体层面的双向融合发展难以推进。因此,启动单向融合发展与区域融合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选择。


其五,以“同等待遇、单向融合”为先导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发展,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向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格局,需要两岸相互开放,相互给予同等待遇(国民待遇)的政策措施。在当前台湾方面不愿意向大陆开放因而两岸难以双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陆可以在“两岸一国、反对台独”的原则与前提下,以操之在我的方式,先行对台实施同等待遇(国民待遇)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台湾的蓝营资本、蓝营民众实施与大陆的资本、民众同等的待遇,从而促进两岸产业、民众在大陆地区融合发展。

Top